涉及到征地拆遷,人們最為關心的就是拆遷補償有多少。其實在實踐中,拆遷補償額的多少和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房屋面積和戶口人數,那么這兩個因素具體誰更能影響最終拆遷補償額呢?近年來,流行一種說法,就是家里人口越多補償的也就越多,于是乎很多人信以為真,紛紛將親朋好友甚至毫無關系的陌生人也想方設法把戶口遷到自己家里來,以便在拆遷中獲得更多的利益。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國土地的性質分為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兩種,兩者不同土地性質上拆遷,房屋面積和戶口人數所發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首先,來看看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拆遷。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相關規定: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的公告當日被征收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征收房屋的價值應當是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征收評估方法進行評估確定。
因此,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額的多少主要取決于被征用房屋的價值,你的房子值多少錢就補償多少錢,戶口人數影響的只是搬遷、臨時安置費用。除此之外,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18條規定:“征收個人住宅,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因此在戶口人多而房屋面積少的情況下,拆遷補償額主要會考慮戶口人口數量而不是房屋面積,但是這種情況一般并不常見。
其次,來看看集體房屋征收補償。
農村拆遷不同城市拆遷,農村拆遷關鍵靠土地,土地越多補償越多!農村拆遷戶房子沒有城里房子值錢,不過農村拆遷戶房子同樣按照房子面地算,有多少就補貼多少。除此之外,農村集體土地補償費還包括安置補助費、臨時安置費,這一項補償是和戶口人數直接掛鉤的,人口越多需要臨時周轉安置的費用和安置補償費就越多。
在實際拆遷中,有些地方政府出具具體拆遷政策就是按照人口數量來計算,例如在補償方案中將標準定為人均20萬,家里戶口本有多少人就將補償定為人口數乘以20萬,這樣人越多補償就越多,而人少就吃虧了。但是這樣的規定并不是法律規定的,取決于地方政府制定的具體拆遷安置政策。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管理員,我們會給與以更改或者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